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采用新型遥感技术、引进航空成像光谱测量系统和开发后遥感应用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遥感所取得的科技进步,并对铀矿地质遥感的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松科二井2013年正式启动,2018年5月完井,历时6年,最终井深7018 m。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合同700多个、文件200多个、汇款流水1000多笔、报账流水1600多笔。针对松科二井合同、文件繁多,财务流程繁杂,涉及项目多的特点,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了一套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全程记录松科二井上述合同、文件、汇款和报账信息,建立合同及对应批次汇款和报销的勾稽关系,具有模糊查询、修改、超链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8,64(4):6404912-6404979
正2018年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宣布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  相似文献   
14.
自动推算室内接入点坐标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与发展,室外和室内定位技术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WiFi定位技术的不断完善下,室内定位技术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WiFi定位技术的两种定位方式均需预先知道室内网络接入点的精确坐标,这一要求无法满足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定位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估计的自动推算室内接入点坐标算法。该算法借助在室内外交界处同时获取卫星定位信息和WiFi信号的RSSI信息,巧用分段RSSI测距算法提高长距离RSSI测距精度,结合残差绝对和最小的M估计改进距离交会定位算法,最终推算出室内接入点的三维坐标,实现自动化推算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位精度比常规距离交会最小二乘算法提高了50%,能够快速实时较精确地推算室内接入点的坐标,进一步完善了WiFi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北两侧在地形地貌、地理和气候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年冻土的发育状况和特征也明显不同。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资助,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的影响专题考察分队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的10—11月对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南侧的色林错上游扎加藏布源区(简称“湖源区”)和北侧的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区(简称“江源区”)进行了多年冻土野外考察。利用钻探、坑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多年冻土的分布边界、多年冻土剖面的地层、地下冰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取样,同步构建了多年冻土温度和活动层水热观测网络,为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影响的机理分析、数值模拟以及情景预估提供数据保障。对野外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各拉丹冬南北两坡地层沉积类型和地下冰赋存状态存在明显差异,北坡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地下冰含量、冰缘地貌类型多样性均高于南坡,但由于受到构造地热、河流融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北坡的冻土分布形式更为复杂。江源区100 m钻孔剖面揭示了连续分布的、厚度大于50 m的地下冰;在该区域发现了多年生冻胀丘分布群,并利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该区域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冰核型冻胀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勘察剖析。两次野外调查工作共采集钻孔岩心、表层土壤、冰水等各类样本近1.2万件,为后期区域冻土理化指标分析,冻土环境化学、古气候环境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精密空间前方交会计算的可编程计算器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科 《测绘工程》2009,18(1):68-70
介绍精密空间前方交会的原理,详细给出算法、公式和基于fx-5800P型可编程计算器程序以及使用方法,并给出实例,验证算法、公式与计算程序,为工作现场快速进行精密空间前方交会计算提供完整的方法和可编程计算器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17.
邹浜  刘成龙  马洪磊  王迪 《测绘工程》2014,23(10):58-62
鉴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具有网形规则、可靠性高、多余观测数多和观测时无需对中等优点,提出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应用于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和有砟轨道CPⅢ平面网建网中。研究结果表明,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应用于上述工程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瞬变电磁法探测理论,结合井下瞬变电磁探测试验,研究井下瞬变电磁探测采煤工作面巷道的影响以及探测方法,提出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采煤工作面"交集法",即在井下实际探测方面,需要在采煤工作面的两条巷道内做工作。在山西吕梁某矿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交集法"探测结果比较准确,可提高探测精度,减少钻探工作量,是目前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煤工作面较为可靠的方法,建议在煤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New swath bathymetric, multichannel seismic and magnetic data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extinct West Scotia Ridge (WSR) and the Shackleton Fracture Zone (SFZ), a first-order NW-SE trending high-relief ridge cutting across the Drake Passage. The SFZ is composed of shallow, ridge segments and depressions, largely parallel to the fracture zone with an `en echelon' pattern in plan view. These features are bounded by tectonic lineaments, interpreted as faults. The axial valley of the spreading center intersects the fracture zone in a complex area of deformation, where N120° E lineaments and E–W faults anastomose on both sides of the intersection. The fracture zone developed within an extensional regime, which facilitated the formation of oceanic transverse ridges parallel to the fracture zone and depressions attributed to pull-apart basins, bounded by normal and strike-slip faults.On the multichannel seismic (MCS) profiles, the igneous crust is well stratified, with numerous discontinuous high-amplitude reflectors and many irregular diffractions at the top, and a thicker layer below. The latter has sparse and weak reflectors, although it locally contains strong, dipping reflections. A bright, slightly undulating reflector observed below the spreading center axial valley at about 0.75 s (twt) depth in the igneous crust is interpreted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relict axial magma chamber. Deep, high-amplitude subhorizontal and slightly dipping reflections are observed between 1.8 and 3.2 s (twt) below sea floor, but are preferentially located at about 2.8–3.0 s (twt) depth. Where these reflections are more continuous they may represent the Mohorovicic seismic discontinuity. More locally, short (2–3 km long), very high-amplitude reflections observed at 3.6 and 4.3 s (twt) depth below sea floor are attributed to an interlayered upper mantle transition zone. The MCS profiles also show a pattern of regularly spaced, steep-inclined reflectors, which cut across layers 2 and 3 of the oceanic crust. These reflectors are attributed to deformation under a transpressional regime that developed along the SFZ, shortly after spreading ceased at the WSR. Magnetic anomalies 5 to 5 E may be confidently identified on the flanks of the WSR. Our spreading model assumes slow rates (ca. 10–20 mm/yr), with slight asymmetries favoring the southeastern flank between 5C and 5, and the northwestern flank between 5 and extinction. The spreading rate asymmetry means that accretion was slower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steeper, shallower, southeastern flank than of the northwestern flank.  相似文献   
20.
王涛  武友德  李君  叶帅  崔红茶 《热带地理》2022,42(7):1050-1060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出发,以地名为逻辑起点划分古代-遗传形地名DNA、近代-变异形地名DNA和现代-复合形地名DNA三种类型,构建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国别地缘环境分析框架。结果表明:1)南海诸岛海域地名是在自然基因子系统和社会基因子系统交互耦合作用下形成的。2)因果关联作用下,南海诸岛海域地名遵从“主人―他人―主人”的历史演变规律,导致地名基因在转录和表达上呈现遗传、变异和复合的过程;建构作用下,周边或域外大国以非法手段构建多边争夺南海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新型地缘关系。3)南海诸岛海域地名基因在转录与表达上是空间与物质显性基因和理念与历史演变隐性基因的交互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